长期 | 价值 | 责任     注册/登录

随身理财

官方微信

招商基金APP

旗下-招商财富 | 帮助中心
首页 > 理财课堂 > 投教基地 > 招夕相伴

招夕相伴|美国硅谷银行事件之下,基金投资如何应对?

2023-03-17

讲述投资中最朴实的道理,陪伴您一起穿越基金投资的迷雾。市场起起伏伏,我们招夕相伴

相伴第 30 期

本期作者 | 邓和权

一、市场回顾及展望

2月份,市场开始下跌调整,结构分化明显。指数方面,2月市场走出获利回吐走势,A股主板仍然强势,在社会主义估值体系重估支撑下,电信、移动、中字头等公司股价大幅反弹,带动指数一度突破3300点创出阶段新高;而创业板跌幅明显,特别是新能源、有色金属等板块表现疲软;同时,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也大幅回落,部分海外对冲基金获利抛售带来市场压力。基本面方面,2月份仍然处于业绩真空期,虽然国内疫后复苏良好,但市场仍然表现出了对于中美关系冲击、以及国内稳经济政策不达预期的担忧,导致市场出现回调下跌。同时,“气球事件”、“俄乌一周年”等事件对市场也带来了冲击。而美国1月份超预期的通胀数据和非农就业数据让美联储再度强化鹰派加息信号,美元指数再度上行,而人民币则重新出现一轮贬值。在历经前期持续上涨后,2月份市场承压明显,各大指数呈现震荡走低态势。

短期技术性调整接近尾声,市场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未来一段时间需关注的重点事件包括:

1)两会政策定调。3月份为两会窗口期,国家对2023年宏观经济的政策定调是影响市场预期的关键变量;

2)美联储加息动向。3月21日前后将召开美联储议息会议,需要关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于终端利率水平预期和美国通胀、就业的相关表态;

3)美国硅谷银行事件。该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冲击,美国当局已下场救助,相关影响有待持续关注。

二、美国硅谷银行事件分析

1、事件缘由

美国硅谷银行是一家主要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的银行,它是美国第16大银行,截至2022年底,总资产大约2000亿美元。2023年3月10日,该银行因流动性危机而被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接管并关闭。

引发美国硅谷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是挤兑。疫情期间,硅谷银行积累了大量低息存款,并且直接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而伴随着美联储在2022年持续大幅加息,美债利率快速从0%的水平飙升到4%以上,从而导致美国硅谷银行持有的美国国债出现明显账面浮亏。与此同时,美国硅谷银行的主要客户以科技初创企业为主,在经历了科技寒冬后,很多科技初创企业不断消耗现金存款。于是,为了应对客户的提款需求,美国硅谷银行不得不亏损卖出长期国债资产,从而导致市场对硅谷银行的还款能力担忧放大,短短一夜之间,硅谷银行的客户纷纷要求提款和转移存款,进而导致流动性踩踏,并最终引发银行倒闭。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有更深层的几点原因。

1)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市场利率上升,显著增加了银行的借贷成本;

2)硅谷银行本身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在资产端简单投资了美国长期国债,而在负债端则过度依赖短期融资和高风险投资;

3)硅谷银行的客户结构单一,集中在科技初创和风险投资企业,受美国逆全球化政策及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这些客户纷纷出现资金困难,加剧了挤兑风险。

2、相关影响

作为全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破产倒闭是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

1)引发金融市场恐慌。硅谷银行到底是偶然事件、还是冰山一角?是不是还有其他美国区域性银行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宣布破产关闭之前,该银行的母公司硅谷金融集团股价在3月9日暴跌了超过60%,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在盘后交易中,该股票进一步下跌了超过20%。同时,众多美国区域性银行的股价都纷纷大跌,并引发市场恐慌;

2)全球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信心有所动摇。硅谷银行事件突发以后,美元指数下行、黄金价格大涨,反映出市场的避险情绪明显升温,作为全球金融市场定价基准的美元信用体系,也不再让市场完全放心。同时,本次事件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也提出挑战,暴露出流动性宽松、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等风险隐患;

3)美联储加息政策加速延缓。自2022年3月首次加息以来,美联储开启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快速加息。原本市场预期美联储会在今年3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继续强硬加息,但随着硅谷银行事件的爆发,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明显下降,甚至开始预期美联储在23年会开启降息。

3、最新进展

1)美国政府已经快速行动,避免踩踏风险蔓延。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在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后迅速介入,保证所有储户能够取得全部存款,并寻找其他合适的机构接管其业务;

2)短期仍可能会带来市场冲击,但演化为全面金融危机的概率很低。相比于2008年的雷曼兄弟投行破产事件,本次硅谷银行事件更偏向于区域性和集中于影响部分科技企业。因为硅谷银行主要为科技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属于区域性银行,资产规模约2000亿美元,而雷曼兄弟是全球第四大投资银行,资产规模约6000亿美元。硅谷银行的资产端主要是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处理和变现难度低,而当年的雷曼兄弟主要投资了房地产次级债券等高风险资产,并最终因为无法偿还债务而倒闭破产。资本市场犹如惊弓之鸟,短期硅谷银行事件仍会产生一定市场冲击,但继续恶化并演变为金融危机的风险较低。

三、基金投资的应对建议

1、市场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做好资产配置至关重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在中国经济有序步入复苏的关键阶段,海外金融市场纷纷出现动荡,先是美国硅谷银行事件,然后是近期爆发的瑞士信贷集团危机,进而导致欧美股市大幅波动,国内A股及港股市场也纷纷受到影响。在市场大幅波动下跌的时候,就再次凸显出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因为股票等风险资产大幅下跌的同时,债券、黄金等避险资产往往会有较好表现。如果投资者能够按照科学比例综合配置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不同类型资产,则能够更从容面对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并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良好平衡。

2、危中有机,市场在大跌后往往有望迎来反弹修复。

市场波动既是风险释放,也是未来机会。虽然面临着外围欧美经济衰退、俄乌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但今年国内资本市场也仍有诸多有利因素支撑,包括:

1)2023年是真正意义上的疫后修复年,中国经济在疫情三年后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疫后复苏;

2)2023年是二十大之后的经济年,中国也将在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开启新征程,未来可期;

3)中国股市总体估值水平偏低,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适宜。A股及港股市场从来不缺波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因为市场风险导致的大跌,包括2018年的贸易战、2020年的全球疫情、以及2022年疫情和海外加息的多重冲击。但是这些冲击过后,伴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的发力,中国经济都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资本市场也都在阶段性下跌后迎来反弹上涨。市场不可预测,资本市场作为风险资产的配置场所,波动是其天然属性,只要应对得当,扛过风险之后总会迎来阳光和彩虹。

3、立足长期、均衡布局,是正确的基金投资之道。

长期看,历经2021、2022两年长期调整后,市场已经进入战略布局区间,长期可以超配偏股型基金等风险资产、对债券基金等避险资产保持基础配置;而短期角度,创业板指数、恒生指数连续调整五周,各主要指数月线基本回落至均线附近,市场基本处于调整的尾部阶段。2023年市场结构性特征明显,建议关注:

1)计算机等科技板块的中长期机会;

2)消费、医药的长期价值;

3)新能源板块短期受基本面压制缺乏明显催化剂,可以先保持关注。



本资料仅为本公司与渠道、客户沟通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